第一關|🚧 帳務不清,真實經營看不見

🔎 稅帳無法還原實際營運,固定管銷每月約 65 萬,毛利率低於經營者預期。
📦 合約預收僅 20%,材料成本約占營收 67%,其中 33% 需預付(約占營收 22.11%),導致接單前就先墊一大筆。

第二關|🧾 整帳+診斷,先把數字拉回現實

🧮 進行整帳,釐清「預收/預付/應收」結構,重建損益與現金流。
📊 建立現金流試算:若把預收比例拉高,達到「正向現金流」所需的月營業額門檻為:
   • 30% 預收 → 823
   • 35% 預收 → 504
   • 40% 預收 → 363

第三關|🤝 談條款換現金,預收比例大幅上調

💬 與客戶重談付款條件,將預收由 20% 提升至 50%,部分客戶提高到 80%
🔁 依資金水位調整發包/出貨節奏,避免「貨先走、款未到」造成再度墊資。

第四關|🏦 資金結構重整,利息壓力大幅釋放

💳 將高成本資金(約 1,000 萬)整合至銀行,年利率約 2.5%
📈 降低利息支出並建立與銀行的正常往來,長期有利授信與調度。

翻轉關鍵|🔑

先整帳,後調條款:看清真實損益用數據談預收。
預收是現金流槓桿:預收每提升 10%,所需月營業額門檻明顯下降。
把資金成本降下來:高成本資金轉銀,直接釋放現金流。
以「資金節奏」管「出貨節奏」:款先到、再動工,杜絕再墊資。